咨询热线:13327378080
当前位置:朱氏青蛙养殖基地 > 青蛙知识

青蛙技术知识

黑斑蛙常见疾病的防治总结

黑斑蛙常见疾病的防治总结

  (一) 红腿病
  病症:病蛙行动缓慢,食欲降落。病蛙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,病重时,腿部肌肉明显充血。常与“肠胃炎”等病并发。
  病因:水质恶化,放养密渡过高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件。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孢菌和不动杆菌。
  危害:该病的病期较长,一年四季均可发作此病,主要发病时节在5-10月份。宁波等沿海地域发病较高,如是干法越冬,则在越冬期间也发作该病。红腿病的发病率普通为20-30%,病死率在20-50%之间,高者可达80%以上。
  防治办法: (1)定期换水,使池水坚持清洁。 (2)恰当控制放养密度,随着黑斑蛙的生长,应依据池大小、水温上下和黑斑蛙规格及时分养,调整放养密度。 (3)水体用 3ppm的高锰酸钾或4ppm的“蛙消安"消毒,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。 (4)在蛙饲料中拌入“蛙病宁”、“SMZ”等药物投喂,对病蛙有较好的疗效。
  (二) 烂皮病
  病症:该病初发时,黑斑蛙的背部皮肤失去光泽并呈现白斑,之后,表皮零落并开端溃烂,显露背肌,烂斑周围呈灰白色,病重时,可扩展到四肢。蛙眼瞳孔病初时呈现粒状突起,逐步发白,直至构成一层白色脂膜掩盖在眼球外表。病蛙初时髦能行动,重症时则拒食不动,直至死亡。黑斑蛙病后至死亡时间依据蛙体大小而长短不一,普通4-15天,长者可达一月以上。
  病因:引发该病的缘由较多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 (1)营养不均衡。投喂的饲料单一,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,特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是诱发该病的重要缘由。 (2)表面受损,招致细菌及真菌的继发感染。 (3)原发性细菌感染。醋酸钙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之一。
  危害:该病好发于150克以下的小蛙,刚完成变态后的幼蛙发病率更高。时间普通为4-9月,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顶峰时间。有发病快、病期长的特性。发病率在20-50%之间,单纯以蚕蛹为饲料的养蛙地域发病率更高。病死率通常在30-70%,高时可达90%以上。
  防治办法: (1)在蝌蚪变态前期停止强化培育,饲料中恰当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钙、磷、碘等,不只能进步蝌蚪的变态成活率,而且可使变态后的幼蛙具有较强的抗病才能。 (2)定期换水,改善养殖环境,并对养殖场作定期药物消毒。消毒用药普通为高锰酸钾、蛙消安、生石灰、孔雀石绿等。 (3)在幼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,并努力坚持饲料的新颖和多样化,使蛙的营养摄入坚持均衡。 (4)药物治疗。若以“蛙消安”4-5ppm对病蛙池泼洒消毒,用药两次,4天后病情可得到控制;用3ppm的高锰酸钾与冰醋酸合剂全池泼洒的办法,可使病蛙中止死亡,病轻者恢复安康。
  (三) 爆发性出血败血症
  病症: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,咽部及肛门周围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,重症时,体表呈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,眼球突出、充血,时有烂尾现象,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,腹部鼓胀,腹水严重,肝、肠明显充血,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。
  病因:水质恶化,放养密渡过高是引发该病发作的重要缘由之一。其病原目前尚不分明。
  危害:该病的发作表现为爆发性,且传染性极强。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,水温普通在20℃以上。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要2-3天,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。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,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,幼蛙也时有发作该病。此病1995年呈爆发性盛行,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现,约有80%的春季蝌蚪爆发了该病,死亡率达60-100%,危害极为严重。
  防治对策:该病因具爆发性、病期短的特性,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。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: (1)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。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(50-100ppm)、蛙消安(10ppm)、强氯精(3-5ppm)等。 (2)增强管理,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。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,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。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停止消毒,根绝外来病原的传染。 (3)定期换水,坚持水质良好;合理放养密养,减少发病时机。 (4)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“蛙用碘”、“SMZ”及“先锋霉素”等,池水用2-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,有一定的防治效果。
  (四) 肝炎(O氏病)
  病症:表面无明显病症,仅表现为体色失去光泽,呈灰黑色。一旦发病,黑斑蛙很快停食,病蛙伏于草丛等阴湿处,四肢无力,肌体瘫软如一团稀泥,口腔时或有含血丝的粘粹吐出,并常伴有舌头从口腔中吐出的现象。解剖察看,病时肝脏严重色变,或失血呈灰白色,或严重充血而成紫黑色。胆汁浓而成墨绿色。肠、胃内无食物,仅有少量粘液,并有肠段套进胃中的现象。
  病因:由细菌感染所致。蛙池长期不清池,水质恶化引发该病的重要要素。
  盛行及危害:该病临床表现为急性,传染性极强。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-9月,而以春、秋两季发病较多,主要危害对象是150克以上的成蛙。黑斑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普通为2-3天,死亡率极高。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区的近三百亩成蛙养殖池中,约有60%的蛙池发作了该病;1995年,广德邱村地域的600余亩蛙池,有70%以上的面积发病。两地的黑斑蛙病死率均在60-90%之间,危害极大。
  防治办法:预防是减少该病损失的主要手腕,可参考采用以下措施: (1)黑斑蛙在放养前应对蛙池作彻底的清塘消毒,特别是已养过几年黑斑蛙的老池则更应做到这一点。 (2)在养殖过程中应加管理,定期换水,使黑斑蛙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。蛙场及食场应经常用药物消毒,药物可选用“鱼虾宁”、“蛙消安”、“生石灰”等。 (3)根绝投喂蜕变饲料,饲料应新颖和多样化。一切因病死亡的鱼、虾、河蚌以及其他动物均不能作为黑斑蛙的饲料。 (4)在选购蛙种时,应竭力防止将病蛙带入本人的养殖场中。黑斑蛙入池前应停止体外消毒,消毒办法普通为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。 (5)养殖场中应备有消毒池或缸,工具运用前后要及时消毒,并防止工具的穿插运用和借用。 (6)黑斑蛙如呈现病情,则应及时捞出病蛙和死蛙停止消毒处置,发病池用“蛙消安”或“蛙安粉”作全池泼洒消毒。 (7)病蛙池用“蛙肝宁”拌饲投喂,分离消毒剂水体消毒,可有效控制该病。
  (五) 脑膜炎
  1、病症:病蛙肤色发黑,厌食,其典型临床病症为脖子倾斜朝向一边,身体失去均衡,在水中活动时表现为腹部朝上并打转,解剖察看,病蛙的肝、肾、肠等均有充血现象。
  2、病因:受细菌感染所致。主要病原菌为脑膜败血黄杆菌。
  3、危害:该病最早在上海发现,1994、1995年间在嘉兴、湖州等相继发作。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100克以上的大蛙,传染性很强,发病时间普通在7-10月份,水温20℃以上。黑斑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因水温上下而有不同,普通4-7天,温度低时则可延长到15天以上。1994年,湖州千金乡约400亩蛙池中有40%以上的蛙感染了该病,死亡在40-90%之间。
  4、防治办法: (1)对蛙池作定期药物消毒,定期换水。消毒用药可参考运用如“强力杀菌消毒剂”、“高锰酸钾与乙酸混合剂”等。 (2)在饲料中拌入“蛙病宁II号”药物,对该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。 (3)SMZ、蛙病宁等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疗效。
  (六) 腹水病
  病症:蝌蚪腹部收缩,严重腹水是此病的主要病症。解剖可见肠内充气明显,后肠近肛门处时有结节状阻塞物,肝、胆等无明显变化。蝌蚪病后,活动明显削弱,食量减少。
  病因:引发该病的病原不详,在病蝌蚪的肝组织中别离不到细菌。
  盛行及危害:腹水病的危害对象为蝌蚪,经调查比拟,越冬后的上年秋季蝌蚪发病率明显高于当年春季蝌蚪。该病多发于春夏季(4-8月),水温20℃以上,有很强的传染性,蝌蚪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通常为3-5天,个别池在一周内蝌蚪全部病死。1996年春,海盐、湖州等地的蝌蚪简直同时发作该病,调查了湖州千金镇约160亩蝌蚪养殖池,其中发作腹水病的有110亩,发病率为70%,蝌蚪的病死率普通在30-70%之间,高者达100%。
  防治办法:控制该病应以预防为主。 (1)合理控制蝌蚪的放养密度,及时换水,使水质坚持清爽。 (2)不从发病地域引进蝌蚪,蝌蚪在放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消毒。 (3)饲料应当浸泡后投喂,保证饲料多样、适口和新颖。 (4)发病后,对池水用PVP-碘1-2ppm消毒,同时在饲料中拌入先锋霉素或PVP-碘投喂。

相关产品
·  黑斑蛙幼蛙种苗
·  青蛙幼蛙种苗基地
·  湖南益阳幼蛙基地
·  大量青蛙幼蛙种苗供应
·  湖南幼蛙种苗出售
·  大量供应黑斑蛙青蛙幼蛙
·  湖南黑斑蛙青蛙蝌蚪种苗
·  青蛙种苗出售
·  发往湖北青蛙种苗
·  蝌蚪种苗培育基地
青蛙知识
·  解析田鸡青蛙养殖技术
·  青蛙的营养价值
·  青蛙肉的价值体现在哪里
·  青蛙养殖技术之商品蛙培育方法
·  湖南益阳的青蛙药用价值
·  黑斑蛙养殖如何缩短青蛙养殖周期
·  土青蛙的养殖驯养技术分享
·  成品青蛙养殖场地的建设工序
·  全套青蛙幼蛙养殖技术分享
·  解决黑斑蛙养殖中动物饲料的方法